在漢央企首創橋梁智能溫控系統,助力世界zui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建設
發布時間:
2021-06-19
近日,經過建設者們連續60多小時日夜奮戰,由在漢央企中🙉鐵👩🏼❤️👨🏾大🙆🏿橋局承建、橋科院承擔溫控工作的常💕泰長江大😁橋6号~主塔墩承台,第二次混凝土澆築順利完成,标志着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用斜拉橋的建設進入新階段,大橋主塔施💑🏾工即将全面開展。
近日,經過建設者們連續60多小時日夜奮戰,由在漢央企中鐵大橋局承建、橋科院承擔溫控工作的常泰長江大橋6号主塔墩承台,第二次混凝土澆築順利完成,标志着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兩💔用斜拉橋的建設進入💞新階段,大橋主塔施工即将全面開展。
據悉,常泰長江大橋南北分别連接常州市與泰興市,是長江上😜首座集高速公路、城際鐵路、一級公路“三位一體”的過江通🧛🏾♀️道;主航道主跨1176米的斜拉橋,将刷新公鐵兩用斜拉橋的世界紀錄;兩側連接天星洲和錄安洲的兩座拱橋,也将成爲世界上zui大跨度的公鐵兩用鋼桁梁拱橋。

常泰長江大橋6号墩位于常州一側,主塔墩承台是沉井基礎與主塔過渡的主要結構,起着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,相當于主塔的“鞋子”。6号主塔墩承台爲橢圓形,平面尺💌寸長77米,寬39.8米,圓端半徑19.9米。本次進行的第二層混凝土澆築高度爲4.8米,方量約13000立方米。承🧑🏽❤️💋🧑🏻台施工具有面積大、體量大、溫控要求高、施工難度大等特點。
中鐵大橋局橋科院溫控負責人魏劍峰介紹,整體澆築👩🏽🐰👩🏿的大體✋積混凝土結構在施工期間,由于水泥✋水化熱作🏃🏻♀️用、環境溫濕度變化、混凝土收縮變形、約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💕,在結構😁内部及其表面産生拉應力,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相應齡期的抗拉強度時,結構就會開裂。因此,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💁🏼♀️程中,爲避免産😗生過大的溫度應力,防止溫度裂縫的産生或将裂縫控制在某個界限内,必須進行溫度控制。
魏劍峰介紹,橋科院自主研發的大體積混凝土智能溫控系統,通過智能溫度傳感器對混凝土溫度場進行實時自動監測,通過無線網絡将數據傳輸至雲平台,依托雲平台内置溫控數據分析處理算法,智能判斷混凝土溫度狀态,自動向智能溫控室的調控設備發送指令,調節分布在大體積混凝土👹結構中冷卻水💯管的通水流量,确保大體積混💑🏾凝土⛹🏻♀️各處溫度🙈均衡,升降溫速率控制在規範要求内,減小溫度應力,防止裂縫産生。
該套智能溫控系統彌補了傳統溫控中數據人工測量記錄有誤差,記錄頻次低,溫度控制靠經驗誤差大,冷卻人工水手動調控滞後,紙質版的數據無法及時共享給施工部門等諸多不足。相關技術榮獲實用新型授權專利2項,發明專利2項實審中,是國内首創的有科研專利的橋梁全面智能化溫度控😁制系統。
橋科院溫控組還在常泰長江大橋建設現場建設了👯🏾♂️智🙆🏿能溫控室,根據工程現場大體積混凝土體量及情🧑🏽❤️💋🧑🏻況,配裝相應的🙉智能🥑️硬件設備集成化安裝在👼🏾控制室😁内,形成标準化智能溫控室。具有智能化程度高,與項👨🦰目現場對接方便,多項目重複使用降低…成本等優勢。下一步,橋科院溫控組将😁繼續助力常泰長江大橋6号墩塔座、塔柱和下橫梁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。根據混凝土澆築體量和位置進行系統的🥑️優化和調節,确保混凝土施工質量。
常泰長江大橋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重要項目,也是江蘇省内高速公路網和城際鐵路網的重點關鍵工程。項目的建設對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、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,對推動跨江融合發展、促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、緊密常州和泰州兩地聯系等起到重要作用。
相關新聞